来源:新华社瞭望智库(文 | 胡思洋 杨曼殊)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编者按
深圳是我国最大的移民城市,人口流动性大、人口密度大、鄂籍人口多,但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实现了疫情总体可控、经济有序恢复、社会保持稳定,为超大城市应急治理作出了有益的“深圳探索”。新华社瞭望智库推出了深层次深圳“抗疫”系列报道。
自疫情爆发以来,深圳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方式,切实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全力以赴做好患者救治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2月21日,深圳市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17例。自2月3日起新增病例呈下降趋势,从1月31日最高峰的新增确诊病例60例,到2月18-23日5天内只有新增1例确诊病例。并且,治愈出院人数却呈快速增加趋势,到2月23日累计出院237人,治愈率达到56.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2%。疫情期间,深圳确诊病例统一收治在市第三人民医院,该院现有床位1100张。除此之外,还从港大深圳医院、中大七院、南方医大深圳医院禾正院区、深大总医院、萨米医疗中心、西丽医院6家腾出定点床位,开辟“第二病区”,已准备5100张定点床位,以应对疫情发展。按照分层级医疗救治要求,疑似病例指定29家公立医院集中收治,各医院腾出病房,预留足够床位,确保疑似病例单人单间隔离治疗。事实上,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现有三甲医院18家,人均医疗资源排在全国第40名,相对薄弱的医疗基础条件要支撑如此严重的疫情,隐患不能低估。为保障深圳市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安全,1月29日,按抢险救灾“绿色通道”项目紧急开启了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建设,新增1000张床位,预计在2月下旬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有着深圳版“小汤山”医院之称的深圳首个专门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而建的临时留院观察病区初步建成。从大年初一开始动工到首批病床投入使用仅用了13天,已有近400位发热患者在此分诊。2月6日下午四点,首批30张床位已正式交付使用,2月10日,共计100张床位全部投入使用。在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下,全市的医疗技术力量都向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调配,全市医疗机构调配重症医学、呼吸内科、中医药、院感防控等93名专家技术骨干和重症医学专科护理团队常驻市三医院,组建市级重症病例医疗救治专家组,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与省专家组定期开展会诊,集中精力全力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建委的支持下,医院每天与钟南山院士团队联系,对该院重症和危重病例进行远程会诊。据统计,目前全市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达2.98万人,占全市卫生工作人员的25%;参与医护人员2.5万人,占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5.5%。市第三人民医院全员2402人参与一线防治工作,992医护人员参与一线救治工作。中大七院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奋战在临时发热门诊,也做好了到留观病区工作的准备。“第一批有90多名医务人员、义工在发热门诊服务,每天六班24小时,每班4小时,进入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需要穿上防护服,4个小时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临时发热留观病区已组建3批100多名医务人员队伍。抗击疫情没有旁观者!2月11日,深圳医疗队将和省内其他医疗队成员第一时间进驻病区医院,为武汉患者诊治疾病,为深圳打响在疫区的第一枪。抵达武汉之后,深圳医疗队就编入到广东总队,和第十一批308名医疗队员组成一个大集体,并被分入20个小队,分批次、呈阶梯形支援武汉各个人员紧缺的医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及时的物资和资金供给是对抗疫情的重要保证。深圳在调动各方力量做好物资保障的同时,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优先满足一线病人救治和医护人员需要,并且全额负担新冠肺炎感染者筛查和治疗费用。物资保障方面,深圳和全国一样,战“疫”期间面临着口罩紧张、防护服不够等现实困难。2月3日,市委书记、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组长(总指挥)王伟中,市长、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常务副组长(常务副总指挥)陈如桂深入消毒液、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资生产企业、医药物流企业实地检查督导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落实情况。深圳一方面召集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工人返工,从年三十开始,实现三班倒不停工生产,一方面通过贸易公司寻找货源,加大海外采购力度。同时,不断有企业一路快跑加入医用口罩生产制造行列,比亚迪、富士康、OPPO等本地企业纷纷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跨界做起了口罩,开足马力生产防疫物资。在战“疫”一线,市卫健委第一时间将20台呼吸机配置到市第三人民医院,社会各界爱心单位、医疗企业和个人纷纷向该院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各种防护物资通过各种途径送到医院。市三院院长刘磊表示,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部署,医院提前布局,做好了物资、人员、技术、药品储备,以及研究准备,他说:“我们现在的力量,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力量,在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医院物资有保障。”对一线医务人员,尤其是密切接触危重症病人的,倾斜物资供给,加强防护等级;在最容易造成感染的取样、支气管境、气管切开、有创呼吸维护这四个环节,做到全程录像可追溯。给每位一线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安排定期检查身体。在治疗费用上,市财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已下达3.7亿元疫情防控资金。市医保局联合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大力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门诊筛查费用、医疗救治费用全部临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政策从确诊患者延伸到疑似患者,且无论是否为我市医保参保人,只要在我市救治,诊疗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均由本地财政和医保基金承担。深圳市医保局新增630万医保疫情防控专项预付金,用于支持医疗机构开展CT筛查。时间就是生命!为争取治疗时间,提高确诊效率和治愈率,深圳积极开展发热病人、居家隔离人员等重点人群病毒集中筛查,同时为医院患者配备最好的救治资源,采取多学科协作精细化诊疗模式,集中力量抓好重症病例救治。“应查尽查、重点人群一个不漏,三必查”。深圳确定49家医疗机构可接诊发热病人。对全市发热门诊就诊的重点疫情地区来深人员、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病例、50岁以上的发热人群进行采样检测筛查。按照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2月12日起,深圳各区(新区)医疗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采样小组,到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的住所,为所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进行现场采样。截至目前,深圳具备检测能力的医院、疾控中心和第三方检测机构达41家,日均最大检测能力达到6350人份,确诊病人速度加快。危重救治工作不容有失。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要求,要全力做好患者救治工作,规范开展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对危重、重症病例实行“一人一案”,调动精干力量和医疗资源,尽最大努力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确诊病人转化为重症病人、重症病人转化为危重病人在一时之间,深圳在严格执行国家版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深圳版诊疗方案,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实行“一人一策”,每日监测病毒核酸载量,在不同的治疗效果和病程上使用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同时调集全市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护理骨干到深圳三院,充实病人增加时需要的医务人员力量。防疫工作是对卫生治疗、应急处置、协同作战等综合治理体系的一次考验。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胜也。我们相信,把“四个集中”措施抓细抓实,构筑抗疫钢铁防线,我们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更多精彩:
推荐阅读: